汽車業會不會成為“第二個房地產”,成為實施調控政策的主要行業?這也成為“兩會”之后汽車業熱議的焦點。
繼日益嚴重的堵車困境,引發大城市的汽車限購政策“大棒”之后,現在汽車業面臨的另一個調控壓力就是霧霾的肆虐。盡管簡單斷定汽車保有量膨脹是霧霾“元兇”的觀點備受駁斥,但不能否認的是,這確實是一個和汽車業息息相關的問題。
堵車和大氣污染,已成為懸在汽車業頭上的兩把利劍,隨時可能刺下一劍,阻擊市場的前進步伐。
正如嚴厲的房地產調控會影響經濟增長一樣,作為經濟支柱產業,如整體調控汽車業發展,也將對國民經濟特別是內需的釋放產生負面影響。這將同樣是一個兩難問題。有所差別的是,相比有泡沫的房地產,汽車業本身泡沫更小。
但該來的總是會來的。
霧霾,成為今年全國“兩會”上的熱門詞匯之一。作為造成霧霾肆虐的一大推手,汽車業快速發展帶來的負面因素自然也備受詬病。
去年12月27日環保部發布的《2012年中國機動車污染防治年報》顯示,機動車污染已成為中國空氣污染的重要來源,是造成灰霾、光化學煙霧污染的重要原因,汽車排放的NOx和PM超過90%,HC和CO超過70%。
北京市環保局有關負責人也列出數字表示,“從北京霧霾天氣影響來看,機動車占22.2%,燃煤占16.7%,揚塵占16.3%,工業占15.7%。”保有量早已經過億的汽車,自然難辭其咎。
當然,更多的矛盾指向石油行業。中汽協會副秘書長葉盛基就認為,“不否認汽車尾氣排放是大氣污染物的主要來源之一,但也絕非導致霧霾天氣的‘罪魁禍首’。”其中,汽車尾氣排放是霧霾形成的重要原因之一,但不能忽視國內車用燃油的質量問題。由于車用燃油品質差,國家有關機動車排放標準的實施日期一再推遲。車用燃油品質差、達標油供應不到位嚴重影響了機動車的正常排放水平,也直接大幅增加了機動車尾氣排放量。
即使如此,還是有人提出建議要劃出“車輛總數控制紅線”。據媒體報道,全國人大代表、民建浙江省副主委車曉端提出,汽車的無序發展既帶來城市的擁堵現象,又造成了環境污染,因此,國家應盡快考慮促進汽車有序發展,劃出“車輛總數控制紅線”。他認為,應建立全國統一的“城市汽車數量控制指標體系”,實行城市汽車總量控制制度和按計劃投放號牌制度。
- 上一頁
- 1
- 2
- 3
-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