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皮革制鞋行業是中國經濟市場重要組成部分,也是中國發展特色經濟的重要標志。據不完全統計,全世界每12個人穿的皮鞋中就有一雙來自中國制造,可見中國皮革制鞋行業在當今時代的重要地位。面對全球如此大的經濟市場,中國皮革制鞋行業對外貿易并非一帆風順,面臨很多難題,其中很多詬病來源于產品“同質化”。
中國是皮革制鞋生產制造大國,亦是品牌貧瘠大國。早在2000年初,中國皮革制鞋行業就開始顯露出本土品牌匱乏現狀,尤其是在2001年中國正式加入世貿組織以后。中國皮革制鞋產品在市場上顯出前所未有的劣勢。受世界各國經濟市場、行業、政策、標準不同的影響,中國皮革制鞋出口產品在質量、性能、功能等領域顯示出良莠不齊,魚龍混雜的現象。
對于中國這一個正處高速發展的發展中國家,品牌匱乏并不可怕,“產品同質化”現象劣跡橫生才是致命要害。2004年“西班牙燒鞋事件”掀開中國皮革制鞋行業外貿歷史上不堪回首的一頁。
2004年9月16日,西班牙大批Elche當地當地商家帶人走上街頭游行示威,并引起暴亂。在暴亂中,一些人不但設置路障,毀壞公共財物,而且還想強行闖入華人在當地的公司。在沒有得逞后,騷亂的人群攔住了一輛華商運鞋的貨車,并將車上的鞋子全部倒出來,放火焚毀。這便是轟動全球的“9.16西班牙燒鞋事件”。
至今,“西班牙燒鞋事件”已經過去8年,每當提起仍會使人記憶猶新。這次事件深深的影響中國皮革制鞋行業。事件雖然是對中國皮革制鞋行業一次沉重打擊,但也會時刻提醒和激勵著中國企業要不斷奮進,另外還告訴生產企業一個道理——只有不斷創新發展,做優質特色產品才能立足于世。其實,每位中國制鞋商都深深懂得,“燒鞋事件”不止是市場簡單的對中國皮革制鞋產品進行控制,而是世界正在對中國皮革制鞋失去信心。
2004年歐盟對進口皮鞋實施征收反傾銷稅,這對中國皮革制鞋行業又是一次沉重的打擊。據統計,中國是WTO成員中遭受反傾銷措施多的國家。從1995年到2005年上半年,全球反傾銷措施共2743件,其中針對中國商品的就有434件,約占16%。2007年有效統計,在全球7件反傾銷和貿易救濟案中就有1件是針對中國的,我國每年因此損失的貿易額高達四五百億美元。
歷史經驗告誡我們:“落后就要挨打”。作為皮革制鞋企業只有不斷增強產品品質,只有不斷創新出奇,才能贏得市場。當下,中國皮革制行業如何科學應對“產品同質化”難題,如何堅持可持續發展戰略,如何強化產品特色,打造中國名牌的發展目標,已經成為中國各地生產企業的行動指南。
- 上一頁
- 1
- 2
-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