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藝流程
總體上講,工藝流程可以歸納為:(混凝土結構物卸載-)→混凝土基底處理→涂底層涂料→構件表面殘缺面的修補→粘貼碳纖維片→養護→涂裝
5.1基底處理
①將混凝土構件表面的殘缺、破損部分清除干凈達到結構密實部位。
②對經過剔鑿、清理和露筋的構件殘缺部分,進行修補、復原。
③裂縫修補。縫寬小于0.2mm的裂縫,用環氧樹脂進行表面涂刷密封;大于0.2mm的裂縫用環氧樹脂灌縫。
④打磨。將構件表面凸出部分(混凝土構件交接部位、模板的段差等)打磨平整。修復后的段差盡量平順。
⑤清洗打磨過的構件表面,并使其充分干燥。
5. 2涂底層涂料。先稱量主劑,然后加入固化催進劑,攪拌均勻,1-3分鐘后再加入固化劑,攪拌均勻,涂刷。一次調和量應以在可使用時間內用完為準。
①用滾筒刷均勻地涂刷底層涂料。
②指觸干燥時間因氣溫不同,一般氣溫在-10℃~15℃,指觸干燥時間在3小時到1天之間變化。
5. 3構件表面殘缺面的修補
用環氧膩子對構件表面殘缺面的修補是十分重要的一步,要點如下。
①膩子主劑、固化催進劑、固化劑按規定比例稱量準確,裝入容器,添加次序同底層涂料施工要求, 用攪拌器攪拌均勻。
②構件表面凹陷部位應用環氧膩子填平,修復至表面平整。內角(段差、起拱等)要用環氧膩子填補,使之平順。在殘缺修補中使用環氧膩子時,要在氣溫-5℃以上, 相對濕度RH<85%的條件下施工。膩子涂刮后,表面仍存在的凹凸糙紋,應再用砂紙打磨平整。
5.4粘貼碳纖維片
粘貼碳纖維片之前,首先應確認粘貼表面干燥。氣溫在-10℃以下,相對濕度RH>85%時,如無有效措施不得施工。為防止碳纖維受損,在碳纖維片運輸、儲存、裁切和粘貼過程中,嚴禁受到彎折。因此,貼片前應用鋼直尺與壁紙刀按規定尺寸切斷碳纖維片,每段長度一般以不超過6m為宜。要使用更長的片材時,除精心防止彎折外,對脫泡、滲浸過程要加倍認真操作。為防止片材在保管過程損壞,片材的裁切數量應按當天的用量裁切為準。碳纖維縱向接頭必須搭接20cm以上。該部位應多涂樹脂,碳纖維橫向不需要搭接。其施工工藝要點如下。
①粘貼樹脂的主劑、固化催促劑和固化劑應按規定的比例稱量準確,裝入容器,添加次序同涂底層涂料, 用攪拌器攪拌均勻。一次調和量應以在可使用時間內用完為準。
②貼片時,在碳纖維片和樹脂之間盡量不要有空氣。可用羅拉(專用工具)沿著纖維方向在碳纖維片上滾壓多次,使樹脂滲浸入碳纖維中。
③需粘貼2層以上碳纖維片時,重復第4.5.5步聚,并遵守4.4.3的規定。
5.5養護
粘貼碳纖維片后,需自然養護1-2小時達到初期固化,應保證固化期間不受外界干擾和碰撞。
5.6涂裝
若加固補強構件需要防火時, 可在樹脂固化后涂刷耐火涂層。涂裝應在樹脂初期固化后進行,并應遵守所用涂料的相關標準和施工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