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我國涂料企業的競爭環境正在發生急劇變化,隨著對外開放和各地招商引資步伐的加快,巨大的涂料市場需求吸引著國外企業的進入。
在強大外資涂料公司競爭對手面前,不少國內涂料企業的市場份額不斷丟失,其中原因是多方面的。
市場競爭環境發生實質變化
目前,世界涂料總產量約2800萬噸,其中建筑涂料占將近一半、約1100萬噸到1400萬噸左右。在工業發達國家,建筑涂料為消費比例大的一類涂料,占涂料總產量的50%左右。美國建筑涂料年產量近10年來一直保持在270萬噸左右,占其涂料總產量的52%。歐洲和日本也基本保持在這個水平。有關統計顯示,世界涂料需求年增長率為3.7%,達到2800萬噸。雖然世界涂料行業已經走過了高速發展時期,進入成熟時期,并且發達國家涂料市場已趨飽和,但是近年來發展中國家和地區商業經濟的快速增長拉動了涂料市場的需求,特別是在亞太地區涂料市場增長更快。雖然印度、韓國和中國臺灣也有較快增長,但中國大陸將以更快速度增長,年均增速將在6.6%。中國巨大的涂料市場潛力成為世界涂料大公司競爭的焦點。
上個世紀90年代以前,國內部分民營企業憑借靈活的經營方式、頗具特色的涂料產品和特殊的地理優勢,為自己贏得了涂料市場的一席之地,但相當多的企業還是作坊式生產,生產規模小,市場營銷更顯散兵游勇,談不上有長遠的經營戰略。據了解,在國內數千家涂料企業中,產量在5000噸以上的涂料企業中所占無幾,不足3%,且涂料產品多集中在中低檔市場。隨著國內消費者的品牌意識日益增強,我國涂料企業不能再一味靠降價,應當更加注重經營戰略的轉變。當前國內涂料市場的競爭環境已經發生了實質性的變化,這些變化具體表現在如下幾方面:
其一,參與競爭的外企發生變化
上個世紀90年代以前,外資主要是港澳臺小資本進入我國的涂料市場,其目的是利用我國低廉的勞動力和優惠的政策從事兩頭在外的加工貿易,與國內涂料企業公司存在著市場互補關系,對國內涂料市場的影響較小。而90年代以后,大型跨國公司的進入,他們通過戰略并購、合作、合資,逐步占領中國涂料市場,圍剿中國涂料品牌,形成市場一體化的規模效應,達到全球化經營目的。
隨著消費者和社會對環境保護的關心,涂料行業的產品研發投入不斷增加,而世界涂料市場的日趨飽和導致競爭更加激烈。這些原因導致涂料企業為達到全球合理化經營目的,不斷進行全球范圍內的收購兼并與合作合資,形成市場一體化的規模效應,并通過一定程度的壟斷來提高競爭力。所以他們與國內涂料企業在市場上是你死我活的競爭關系,他們想在激烈的競爭中吞并我國本土涂料企業,達到獨占和壟斷中國涂料市場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