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統計,我國作為當前世界上大的鞋類生產國、出口國和消費國,其中膠粘鞋占有絕大部分市場,90%是溶劑型膠粘劑,對環境污染大的恰恰是對鞋用膠粘劑的不合理選擇。雖然環保水性膠在經過多年的技術革新和市場推廣,有一定的市場占有率,卻不能在制鞋企業中形成大規模的應用。環保水性膠何時才能成為主流的鞋用膠水,成為制鞋業的一個美麗的夢想。
一直以來,頻頻發生鞋廠企業內部的生產員工膠水中毒事件。今年3月份,廣州市安監局通報了2011年的毒膠水事件處理結果,關閉了五六家供應有毒膠水的企業,逮捕審判了9個違法商家。局長梁醒蝦在分析2011年毒膠水事件的原因時說,“一是未按規范生產,二是使用了不合格的膠水。”雖然執法部門已經對違法違規操作人員進行了行政處罰,但是鞋廠員工的安全作業問題還是值得業界人士深思。
“毒膠水”一直是制鞋業的“隱形殺手”,為什么同樣的事情不能杜絕,而是一而再,再而三的發生?為什么有了安全環保的水性膠,卻不能完全代替溶劑性膠水?水性鞋膠的前景和其發展演變過程又將如何?本報就此問題走訪了膠水生產廠家和制鞋企業,試圖從中找出未來鞋用膠水的發展方向。
“毒膠水”猛于虎
據有關數據表明,膠水中毒職業病是近年來發病率頗高的職業病之一。以2011年廣州、深圳等地為主的接連發生膠水中毒事件為例,廣州市多名鞋廠、皮包廠的外來務工人員就被陸續送進了醫院,他們的癥狀相似,目光呆滯,大小便失禁,雙手發抖,記憶模糊,被確診為二氯乙烷中毒,也就是俗稱的膠水中毒。
為什么這些廠家大多使用含有二氯乙烷的膠水?這些膠水的源頭在哪里?
《南方都市報》2011年通過調查發現,這些工廠的膠水來源是小作坊生產的,行內專家打比方說,小作坊生產膠水就像是煮了一鍋粥,只要你能拿到配方,買到配料就可以生產,毫無研發可言。
生產膠水并不是沒有技術含量。不過,一些人通過熟人花錢到膠水廠找技術人員,買配方和配料,然后就自己隨意加工。據多名出售膠水的檔主稱,除了小作坊,還有正規的膠水廠,也都在做毒膠水的生意。
專家表示,膠水中毒事件的發生,與工人們大量接觸有毒的膠水是密不可分的。面對此事件,許多業內人士都對膠水行業現狀頗為擔憂。膠水中毒已經不僅是一個行業問題,它更是演變成了一個不容忽視的社會問題。
《鞋和箱包用膠粘劑》國家標準起草單位——廣東佛山南海霸力化工有限公司林華玉技術總監介紹說,皮鞋﹑運動鞋90%采用膠粘工藝制造。各種鞋用膠粘劑當中,粘外底膠重要,膠粘性能要求高。也是制鞋企業﹑膠粘劑生產企業為關注的膠粘劑品種。目前粘外底的膠粘劑無論在國內還是國外,基本上以氯丁膠﹑聚氨酯膠為主。關鍵是國內無論氯丁膠還是聚氨酯膠,溶劑型膠粘劑目前還是市場銷售的主流。
利益驅使毒膠水難禁
膠黏劑行業,有人形容是道高一尺魔高一丈。深圳市顧康力化工有限公司董事總經理黃楚填作為膠黏劑國家標準的制定專家,看到頻發的膠水中毒事件,心有遺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