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展航天,對百姓的生活有什么用?時常能聽到這樣的疑問。
在有的人看來,航天技術高高在上,與日常生活遙不可及。
實際上,航天技術早已走下“神壇”,滲入到我們生活方方面面。那些航天產品,有的被我們穿在身上,有的踩在腳下,有的墊在床上,還有的果在腹中……
航天服內膽“落地”成了氣墊鞋
對于愛好籃球運動的青少年來說,買一雙名牌氣墊鞋,總能讓他們興奮好一陣子。記者少年時穿上了人生雙耐克氣墊鞋,一下課就會去操場上歡蹦亂跳,總覺得自己渾身是勁,大有要飛身扣籃之勢。
氣墊鞋的功效當然沒那么神奇,但是其技術卻頗有來頭。
阿波羅登月計劃中,科學家為了制造既完整,厚度又均勻,還能耐受很大壓力的航天服內膽,發明了一種新方法。他們把一團耐壓軟材料加熱軟化,放在模具中,然后再向這個模具中吹入高壓氣體,這被稱為“中空吹塑成型”技術。
1977年,NASA(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前工程師弗蘭克·魯迪突發奇想,打算利用“中空吹塑成型”技術,將空氣注入耐用靈活的薄膜中,制成鞋底,從而使鞋子獲得緩震性。他把這個大膽的設想告訴了耐克創始人菲爾·奈特,得到了支持。
接下來發生的事和大家知道的一樣:氣墊技術讓耐克取得了世界范圍的成功,如今已成為其技術基石之一,形成了該公司龐大的科技系列。而耐克氣墊鞋作為高性能運動鞋的一個,成為了全世界各個運動廠商爭相超越的目標,刺激了運動鞋科技的蓬勃發展。
記憶海綿從太空走向家庭
大約10年前開始,記憶海綿突然火了。
這種聚醚型聚氨酯泡沫海綿,由于其慢回彈的顯著特性,給人帶來了別樣感受。在它表面按一下,會留下一個清晰的手印,恢復速度緩慢;用手捏它,會覺得它在掌心里不斷收縮,毫無彈力;如果趟在上面,會感覺自己不斷沉降,就像陷入泥潭……
這項產品本來是為化解宇航員身上的壓力而研制的釋壓產品。它會根據人體溫度變化,提供合適的支持硬度,有效將人體壓力化解為零,抵消反作用力。宇航員躺在上面能感覺被柔軟的材料包起來,這在飛船發射時,能釋放他們因航天器加速而承受的巨大壓力。
正如航天專家常說的,發展航天技術的終目的,是讓它走進千家萬戶,服務于百姓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