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能連美國航空航天局(NASA)自己都沒想到,當年專門為宇航員升空減壓而設計的記憶綿,因為具有減壓、護脊等功能而在歐美引發了一場睡眠革命。以其為材質的的床墊、枕頭迅速普及開來!
2000年前后,以TEMPUR等品牌為代表,記憶綿類產品開始在國內市場嶄露頭角。
記憶綿的出現,一度被稱為家紡產業增長新的發動機。對于競爭充分的家紡市場而言,記憶綿產品確實存在很大驚喜:產品功能性強大、賣點明確;沒有季節限制,能彌補家紡產品的季節性銷售短板;尚處在產品導入期,市場處于不充分競爭狀態,可以獲取高額利潤。一時間,家紡品牌紛紛伺機而動,有的將其作為新的產品線,有的專門推出二線品牌來專門經營記憶綿產品。
進入2008年,各品牌企業對記憶綿的預期愈發增強。美國諾伊曼率先發力,增大傳播力度;香港賽諾以珠三角為基地,向上海、北京拓展;上海惠誼引進美國BEMCO,大肆展店;博洋家紡的二線品牌喜布諾開始在二線市場攻城拔寨……
但從當前的市場回報來看,除了諾伊曼等少數品牌有較好的業績表現外,大部分品牌的營收與預期均存在很大出入。“記憶綿產品叫好不叫賣”是當前眾多品牌面對的行業性困擾。
有人認為記憶綿產品“叫好不叫賣”的現狀,是因為其產品處于導入期,沒有被市場充分接受,導致銷售提速整體緩慢。但是我們應該看到,記憶綿從2000年左右就進入國內市場,在長達八年時間里,國內經濟洶涌增長,而記憶綿發展始終緩慢。因此,“產品導入論”的論調實在說不過去!
實際上,記憶綿的增速緩慢,有其根源性的深層次矛盾。從產業競爭的角度看,記憶綿的“叫好不叫賣”正是由其產業內外部的四大障礙引起的。
1、行業壁壘低,產品價值感遭到破壞
記憶綿產品的主要原料是記憶綿廠均能生產,其行業進入及退出的壁壘都比較低。從長遠來看,記憶綿行業潛伏著類似當年保暖內衣惡性競爭的威脅。
從目前的情況看,一些生產及工藝水平比較差的廠家推出了所謂的“記憶綿”枕頭在超市的售價僅為六七十元,已經對行業的價值感造成了一定的損害。
因為行業壁壘低,各生產企業的工藝水平又良莠不齊,導致產品價值感受到極大的破壞,這是造成記憶綿市場增長緩慢的一個原因。
2、小眾市場,短期內無法支撐起一定的市場規模
雖然記憶綿枕頭、床墊在歐美多國已經普及,但考慮國內的消費水平,一個枕頭幾百乃至上千、一個床墊數千甚至上萬的價格,足以令大多數消費者望而卻步。
真正有能力購買記憶綿產品的消費者,僅是一小部分中高收入群體。雖然從長遠來看,國內消費群體的消費能力在增強,但是從短期來看,這個市場的購買力格局無法得以根本性改變,這就決定了在現階段記憶綿在國內僅是一個小眾市場的產品。
這使得記憶綿產品短期內無法支撐起一定的產業規模,叫好不叫賣也是情理之中。
3、產品線單一,單店盈利能力差
目前大部分家紡企業均將記憶綿作為產品線的補充,因此不會對其單店營收平衡造成影響。
然而,單純經營記憶綿類產品的專賣店卻正在遭受極大的考驗。因其產品線集中在記憶綿,而客戶又是小眾的消費群體,導致單店盈利能力比較弱。大部分記憶綿企業常常因為單店的虧損而苦不堪言。
單店盈利性差,也制約著記憶綿產業的擴張速度!
4、品牌的訴求和消費者的需求存在距離
不可否認,記憶綿類產品的確具有明顯的改善睡眠、矯正體型等功能,而一個普通的消費者一生中有1/3左右的時間是在床上度過的,對睡眠類產品的需求不可謂不大。
但非常遺憾的是,除了極個別品牌外,大多數品牌并未能真正將品牌訴求同消費者的需求聯系起來,一味地強調產品的功能,甚至用了很多消費者難以理解的專業性詞匯,諸如“太空綿”、“記憶綿”、“熟眠系統”、“脊椎醫學”等等,頗有一種孤芳自賞的味道。
品牌訴求和消費者的需求存在距離,也是影響記憶綿產業發展的深層次原因。
雖然記憶綿市場短期內受其產業內外部四大因素的制約,增長緩慢,但是,我們應該看到其商業機會仍然是巨大的。
但凡使用過質量優良的記憶綿類產品的消費者,對其卓越的產品力,幾乎都是贊不絕口的。單憑這一點,我們就有理由相信:隨著整個市場環境的增長,記憶綿在國內必然會像歐美市場一樣,被廣大的消費者所接受,成為大眾消費產品;記憶綿也必然會成為家紡產業內一個龐大的類別,并推動整個家紡產業新一輪的增長。
家紡企業如能克服產業內外部的四大障礙,就有可能迅速從記憶綿市場中獲得巨額利潤。
下面就如何抓住這一巨大的市場機會,在具體操作層面展開探討:
一、時間!時間!時間!
記憶綿尚處在市場培育推廣期,消費者對其已經有了一定的接受程度,而且從全國范圍內來看,還存在很多空白市場。哪個品牌能夠率先在空白市場接觸消費者,那么就能先入為主的搶占當地消費者的心智資源,成為該區域市場的記憶綿領先品牌,在短期內不僅能夠規避其他低端品牌的價值破壞,還能賺取超額利潤。
要在記憶綿行業取勝,必須抓住“空白市場”的戰略機會,必須和時間賽跑,搶在競爭對手之前去空白市場“跑馬圈地”。在行業價值感遭受破壞之前,去搶占高額利潤。
現階段,時間資源對于記憶綿企業而言彌足珍貴!
但是,大量的企業將拓展重心放在了上海、北京以及一些經濟發達省份的省會城市,希望進入高端市場,順勢輻射全國。2008年,記憶綿品牌對上海等一些中高檔商場終端資源的搶奪已經非常尖銳,一線城市的內線作戰已經處于膠著狀態。
優秀的企業,必須把握戰略機會,內線作戰轉向外線作戰,營銷的重心從一線市場轉移到廣大空白的二、三線市場。
要打贏這場戰爭,必須在空白市場的渠道拓展上,比競爭對手搶得更多的時間!(文章來源本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