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是可再生利用資源(廢物原料)進口大國,全國有廢物原料加工企業3000多家,其中進口廢塑料的加工利用企業數量近1600多家。但數據表明,進口廢塑料目前已成為進境廢物原料中環保風險高的類別,進口廢塑料問題叢生,急需加強管控。
隨著國內經濟迅速發展,對塑料制品的需求與日俱增,塑料工業已發展成為門類齊全、產業鏈條完整的重要輕工行業,近幾年增長速度一直保持在10%以上。目前我國已成為世界第二大塑料制品生產國。與此同時,可再生利用塑料(俗稱“廢塑料”)的價格卻相對較為穩定。以廢塑料為原料生產再生塑料,比石油提煉的成本要低得多,并且適用于大部分的塑料制品,可以有效緩解原料供給不足的矛盾。
廢舊塑料需求旺盛
我國作為可再生利用資源(廢物原料)進口大國,全國有廢物原料加工企業3000多家,而其中進口廢塑料的加工利用企業數量多,近1600多家。廢塑料的進口數量占年進口固體廢物總量的25%,每年800萬噸左右。
我國廢塑料的進口量年年攀升主要基于兩個原因:一是目前我國回收體系不完善,整個社會的的垃圾分類意識也有待提高,這就造成我國廢塑料的分類回收工作停留在原始的家庭小作坊階段,并且由于國內廢塑料的回收依賴于大量的人力,造成價格比進口廢塑料的價格還要高。二是目前我國在宏觀層面對廢塑料的回收利用,主要是靠免征部分稅收等經濟手段,缺乏具體政策扶持,缺乏廢塑料分類技術規范,缺乏對采購使用廢塑料并達到產品安全要求企業的認定和鼓勵。這些都導致了我國廢舊塑料回收行業長期以來呈低水平徘徊狀況,難以形成可持續發展的規模化、產業化的現代回收企業。這就造成在國內難以找到大型的穩定的廢塑料來源,特別是某些特定成分的廢塑料。
進境廢物原料是一種高風險的敏感商品,具有較大的環保風險和衛生安全風險。而其中廢塑料作為進口量大、來源復雜、不合格檢出率高的一大類,始終是口岸查驗的重中之重。以上海口岸為例,在2011年檢出的68批因環保項目不合格退運的進口廢物原料中,涉及廢塑料的達到了55批,共計3257.20噸,涉及金額232.00萬美元,分別占環保項目不合格總批次、重量、金額的80.88%、77.65%和66.57%。而2012年檢出的68批因環保項目不合格退運的進口廢物原料中,涉及廢塑料的更是達到了64批,共計2879.72噸,涉及金額209.55萬美元,占環保項目不合格總批次、重量、金額的比例分別上升到了94.12%、89.95%和89.43%。
2013年上半年,共檢出環保項目不合格進口廢物原料20批,其中涉及廢塑料的達到了16批,共計594.68噸,涉及金額42.22萬美元,占環保項目不合格總批次、重量、金額的80%、72.86%和50.88%。實際數據表明,目前進口廢塑料已成為進境廢物原料中環保風險高的類別。
風險巨大問題叢生
在檢出環保項目不合格的廢塑料中,主要存在兩大類問題:一是來自中東及非洲地區的進境廢塑料衛生情況堪憂。2011年至2013年,上海口岸連續截獲了20批次來自科威特、也門、約旦、尼日利亞、坦桑尼亞等國家的不合格廢塑料,主要問題是貨物未經清洗干凈,帶有明顯污漬,衛生狀況差,部分貨物甚至出現霉變現象。究其原因,可能與這些地區經濟發展水平不高、氣候干燥缺水以及缺乏廢塑料回收利用體系有一定關系。二是發現了多批惡性“洋垃圾”的情況。
2011年11月,從我國香港進境的廢塑料中發現了大量廢舊漁網,屬于國家明令禁止進口的固體廢物。廢棄漁網通常情況下會夾雜土壤、腐敗的水生動植物等,衛生狀況無法保證,加之制品中含有添加劑等成分,作為廢塑料回收利用價值很低。2012年2月,從羅馬尼亞進境的廢塑料中發現了大量廢墨盒破碎拆解件,屬于電子垃圾,含有大量的重金屬元素,并且外包裝盒也具有不可分解性,一旦流入國內,將對我國土壤、水體、大氣環境帶來很大程度的破壞。2月底,在南非進境的廢塑料中發現夾雜含有感光物質的膠片,屬于嚴格限制夾雜物。感光材料廢物中含有大量的鹵化銀,此外還含有大量的有毒有害物質,這些化學物質結構穩定,不易自然降解,如果處置利用不當,不但會對土壤、水體造成較大污染,而且會對人體造成危害。2013年2月,在美國進境的廢塑料中發現了大量夾帶泥土的廢塑料軟管,土壤因為可能含有細菌、線蟲等微生物,可能造成難以預計的損失,屬于法律明文規定的禁止進境物。
目前我國廢塑料行業面臨著很多問題:其一,國內塑料再生行業準入門檻較低,廢塑料回收及再生利用企業普遍為中小型個體企業,存在技術水平低、回收渠道散亂、環保措施不完善等問題。其二,行業普遍對進口廢物原料的法律法規缺乏了解:國內進口商在國外驗貨時并不注重環控標準,造成進口廢塑料的環保狀況參差不齊。有些企業在經濟利益驅動下忽視環保問題,僅以廉價設備和廉價勞動力對廢塑料作簡單的初級處理,生產過程中產生的有毒有害氣體不僅會對工人健康造成嚴重危害,其產生的大量廢水、廢渣更會給當地的生態環境造成很大的影響。其三,對廢塑料加工利用的監管不夠有力,存在著廢塑料進口許可證倒賣、進口廢塑料轉手倒賣等問題。其四,大規模投資、大環保投入、高技術含量的產業模式尚未形成。
風險管控急需加強
為加強廢塑料加工利用的污染防治,進一步完善廢塑料進口管理工作,2012年以來,環保部相繼出臺了《廢塑料加工利用污染防治管理規定》和《進口廢塑料環境保護管理規定》。
這一系列規定反映了國家對廢塑料行業整治力度加大,而這些規定的實行也將對我國廢塑料市場產生深遠影響:,要求從事廢塑料加工的企業應具有更環保的處理設備,將加大塑料企業的成本支出,大型企業將更加容易得到政策支持,小企業逐漸喪失生存空間;第二,部分污染嚴重的小商戶將退出市場,從業人員將減少;第三,廢塑料再生產業園將發揮作用,終代替傳統的廢塑料市場;第四,進口廢塑料的減少將抬高塑料價格,另外塑料加工企業成本增加也將促使再生塑料價格上漲。
針對目前進口廢塑料需求旺盛、規模巨大,而國內塑料再生行業并不注重進口廢塑料環保風險的現狀,筆者建議:一是口岸檢驗檢疫機構加強對相關政策法規的培訓,并組織專家對在一線檢驗檢疫工作中常出現的問題進行講解,使廢塑料檢驗檢疫工作更具規范性和有效性。二是可建立企業進口廢物原料誠信檔案。對于誠信度高、進口廢物原料質量有保障、未發生過環保不合格情況的企業,予以政策上的支持。同時,對于誠信度低、進口廢物原料環保情況不容樂觀的企業,可建立“黑名單制度”,實行懲戒性措施。以此進一步加強對國內收貨人的有效監管。三是加強與海關、環保部門的交流、合作。通過信息共享,業務交流,強化把關執法力度。四是對外加強進口廢物原料相關法律法規的宣傳工作,通過媒體、電子信息平臺等方式,使相關企業及人民大眾了解進口廢塑料的高風險性以及險檢驗檢疫的重要性,提高自身的責任意識和維權意識。
鏈接>>
廢塑料是指在民用、工業等用途中,使用過且終淘汰或替換下來的塑料的統稱。廢塑料品種、形式、來源眾多,按其結構、性能可分為熱塑性和熱固性兩大類。目前我國能回收利用的大都是熱塑性塑料,因為它是可溶、可塑的。
廢塑料的主要種類有聚乙烯(PE)、聚丙烯(PP)、聚苯乙烯(PS)、聚氯乙烯(PVC)等通用塑料;還有其他如聚對苯二甲酸乙二醇(PET)、聚氨酯(PU)和ABS廢棄塑料等。同時還有一些塑料制品加工過程中的過渡料和邊角料等廢塑料。
廢塑料的再生利用可分為直接再生利用和改性再生利用兩大類。直接再生利用是指將回收的廢舊塑料制品經過分類、清洗、破碎、造粒后直接加工成型。改性再生利用是指將再生料通過物理或化學方法改性(如復合、增強、接枝)后再加工成型。經過改性的再生塑料,機械性能得到改善或提高,可用于制作檔次較高的塑料制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