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汽車與環境創新論壇”中國汽車技術研究中心總工程師 方茂東演講實錄
尊敬的各位領導、專家代表,大家上午好!很高興今天有這個機會來這匯報我們中汽中心在汽車節能環保方面的標準研究,特別是測試方法研究方面所做的一些工作,以及簡要分析它們對汽車零部件行業帶來的一些影響。
這張圖匯總了近三年來在中國銷售的包括進口車,總體平均油耗以及平均車重變化情況,從這個圖上可以看到出幾年來車重還是在逐步增加趨勢,2012年是1295公斤,到去年1371公斤,差不多增加了一百來公斤。原因主要有這幾方面,一是大家喜歡大車,二是喜歡SUV,還有隨著安全技術的提升,車身結構增加了不少安全部件。車輛平均重量的增加削弱了汽車行業在降油耗上的努力,去年全社會銷售車輛平均百公里油耗7.2L,距離今年國家規定的6.9L目標,現在還有較大差距。這個削減的幅度跟實際油耗預期更是有差距的,我國車主實際油耗值明顯高于法規名義值,網上一些文章說平均高25%,而這跟后面講到法規中的測試方法不完善有關,也跟油耗管理制度有關,去年美國處罰現代汽車3億多美元就是因為虛報油耗,也處罰了福特混合動力車,都是因為虛報油耗。
這張圖顯示了我國2020年的目標已經公布了是5升油耗,分階段的目標值是,從今年6.9,明年6.7、6.4,逐步下降到2020年百公里5升的平均油耗值。評價方法:一個是企業平均油耗;二是單車型也給了一個油耗限值,同時對一些新能源車,也有一些鼓勵的措施,比如對純電動、插電式混動車,一輛算5輛車,以此來鼓勵企業開發新能源車和節能技術。通過這些油耗限值的加嚴,像對混合動力車、輕量化等等也都是一個明顯的促進作用。管理方面:一個是激勵,大家知道新能源車可以一輛算5輛;第二是處罰,后面會講到。這些的基礎體現在這兩項國標:一是單車油耗限值標準,二是整體油耗的評估標準。
怎么管理?個是去年幾部委聯合發布了加強企業平均油耗的管理通知,對乘用車燃料消耗不達標的一些車型有懲罰措施,一是公開通報,二是暫停不達標新產品的申報,三是暫停不達標新項目的審批。第二個管理措施,比如油耗指標交易,2017年我國要建立全國性的碳交易市場,還有年度轉存等制度都在研究中。第三個是循環外節能技術如何反映在汽車綜合油耗中,像高效空調、怠速啟停裝置、制動能量回收、換檔提醒等技術。第四個要特別引起注意的是,對整車廠可能是個巨大挑戰,但對一些零部件來說很可能是機遇,就是中國工況的開發。大家知道歐美日的測試工況存在著明顯差異,但對中國對亞洲這些大城市和人口密集地區都不是一個很好的評價體系,主要的是這些工況沒有反映中國汽車特別是私人汽車大部分在擁堵的市區運行的特征。
簡單回顧一下歐美日工況的差異,通過我的簡單點評,希望大家有更深刻認識,實不光是油耗評價包括后面要講的排放標準,工況的改變是不可避免的,否則反映不出來中國大部分車輛實際運行時的油耗和排放。工況的改變就是為了更符合中國的實際運行特點。工況應包括兩方面:一是工況曲線,二是各部分的權重系數。這張圖顯示的是目前我國和歐洲都采用的NEDC曲線,這是下一步歐洲要采用WLTC曲線,可以看出來一些變化,包括從原來直線段變成了瞬態,增加了超高速段,高車速從120變到130多公里。這是美國的典型工況,美國除了基礎的洛杉磯市區工況LA-4,還有一個高速公路工況,還有反映急加速、急減速這些極限情況下運行的工況US06,目前中國也逐步有這種工況存在。此外還加入了空調開啟運行工況SC03,而我國現在無論排放標準還是油耗標準都沒有考慮到車主使用空調時候,前幾天剛看到中國汽車工程學會出版的《汽車參考》一篇文章說目前汽車特別是新能源車,空調占用的能耗至少在1/3以上,冬天的時候或者擁堵的時候電動車高達50%的電都是用在空調上,前幾天大家也看到很多報道電動出租車司機凍得哆嗦也不敢多開空調,怕里程下降,到不了目的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