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12月27日上午,第六屆中國工業大獎、表彰獎和提名獎名單出爐,巴陵石化己內酰胺綠色生產成套新技術項目獲得中國工業大獎,是中國石化獲獎單位。在國家科技部和自然基金委的支持下,巴陵石化和石科院將基礎研究取得的科研成果轉化為新技術。歷經30年,三代人戰勝無數挫折與磨難,開發了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綠色成套技術,成功打破了70年來國外對己內酰胺生產技術的封鎖壟斷,樹立了中國自主創新技術的品牌形象。目前,國內己內酰胺自給率從30%上升至94%,我國對國外技術和進口產品的依存度顯著下降。
30年自主創新,成功開發己內酰胺綠色生產成套新技術
己內酰胺是重要有機化工原料,作為生產尼龍-6合成纖維和尼龍-6工程塑料的單體,廣泛應用于紡織、汽車、電子等利用新材料創新的眾多領域。己內酰胺產業與國家經濟實力、人民生活水平密切相關,在國民經濟發展與持續提升中占有重要地位。
20世紀90年代初,中國石化花費近百億元,引進3套5萬噸/年己內酰胺生產裝置,分別建在巴陵石化、南京帝斯曼東方化工有限公司和石家莊煉化。隨后,中國石化組織以己內酰胺生產的核心技術——環己酮肟制備為突破口,在巴陵石化開展己內酰胺綠色生產成套新技術攻關。在科技部和國家自然基金委的大力支持下,在石科院閔恩澤院士、舒興田院士的指導下,攻關團隊精誠合作、努力拼搏,近30年來,形成了百余項國內外發明專利,成功開發了由新反應途徑、新催化材料、新反應工程集成的己內酰胺綠色生產成套新技術。
該成套新技術擁有6大核心技術,均達到領先水平,分別是單釜連續淤漿床環己酮氨肟化制環己酮肟工藝技術、環己酮肟貝克曼三級重排技術、硫銨中和結晶技術、磁穩定床己內酰胺加氫精制技術、環己酮肟氣相重排制己內酰胺技術、環己烯酯化加氫制環己酮新工藝。其中,前4項技術已實現工業應用,形成國內外發明專利137件;獲省部級以上獎17項,其中國家技術發明一等獎1項、國家科學技術進步二等獎1項。
巴陵石化無副產硫酸銨的“環己酮肟氣相重排移動床新工藝”也在催化劑制備、反應工藝、產品精制等方面取得突破性進展,完成了小試和中試技術研究,即將進行5萬噸/年工業應用。此外,中國石化首創研發的“環己烯酯化加氫制環己酮新工藝”,碳原子利用率接近100%,不僅能耗低,而且可以聯產無水乙醇,已完成中試研究及20萬噸/年工藝包開發,即將進行20萬噸/年工業應用。
新技術帶動新產業蓬勃發展,搬遷升級守護一江碧水
如今,巴陵石化已成為一家大型石油化工、煤化工聯合企業,也是國內大的己內酰胺、鋰系橡膠生產企業和重要的環氧樹脂生產基地。其中,己內酰胺產品鏈包括50萬噸/年己內酰胺(含合資企業20萬噸)、45萬噸/年環己酮、80萬噸/年硫銨。己內酰胺綠色生產成套新技術,實現了傳統產業的跨越式技術進步,不僅更加環保,單位產品污染物排放量減少50%,而且單位生產成本降低50%,萬噸產能投資降至1.5億元以下,減少近80%,產生了顯著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
己內酰胺綠色生產成套新技術,大力推動了己內酰胺及其下游產業的迅速發展。截至2019年底,中國石化已在巴陵石化、浙江巴陵恒逸等企業建有多套己內酰胺生產裝置,生產規模達90萬噸/年,占全球己內酰胺生產能力的12.16%,占國內己內酰胺生產能力的24.39%。目前,我國己內酰胺綠色生產新技術產能達400萬噸,成為世界生產大國,全球市場份額超過50%,形成了400億元新興產業,帶動了4000億元下游產業蓬勃發展。
2020年,巴陵石化總投資139.5億元的己內酰胺產業鏈搬遷與升級轉型發展項目在湖南岳陽綠色化工產業園啟動。項目采用一批中國石化自主開發的新技術,將一次建設60萬噸/年己內酰胺產業鏈。該項目將打造成為“守護一江碧水”、破解“化工圍江”,以及實施全國城鎮人口密集區危化品生產企業搬遷的工程和項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