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一季度,我國化纖行業風光不再,受產能加速擴張和下游需求啟動緩慢的影響,化纖產業鏈產品價格特別是氨綸和粘膠價格陰跌不止,出現了產品庫存上升、盈利水平下降的現象。圖為儀征化纖煙氣脫硫裝置。
從日前召開的中國化學纖維工業協會四屆四次理事會上獲悉,由于技術進步和綜合競爭力不斷提升,我國化纖工業從2007年開始進入了新一輪的上升通道,預計今年仍將延續這種良好的發展勢頭。
中國化纖工業協會副理事長趙向東表示,盡管受制于化纖原料價格居高不下、化纖產品與原料進口關稅倒掛、人民幣升值加快、出口退稅率下調、貿易摩擦加劇等不利因素,但在較強需求拉動、機制帶動以及國產化技術推動等積極因素作用下,我國化纖工業仍然在去年首度實現了凈出口。業內人士也指出,今年化纖工業經濟運行和發展仍然會處于上升通道中。
化纖工業首度實現凈出口
2007年,我國化纖工業的經濟運行特征可以概括為市場運行基本平穩、生產繼續快速發展、經濟效益大幅增長、運行質量態勢良好。中國化纖工業協會的新統計數據顯示,2007年我國化纖行業完成化纖產量2389萬噸,同比增長18.04%。其中,增長快的是粘膠纖維,同比增長27.8%,產量達到154.29萬噸;滌綸同比增長18.84%,產量達到1917.67萬噸;錦綸增長14.93%,產量為95.12萬噸;腈綸產量增長較少,增幅僅為0.67%;而丙綸和維綸則出現負增長。
在生產較快增長的同時,化纖產品銷售情況良好,主要產品產銷率均達到95%以上,全行業平均產銷率為98.24%。值得欣喜的是,2007年我國化纖出口量首次超過進口量,全年實現凈出口43.31萬噸。除腈綸和錦綸長絲外,其余品種全部實現凈出口。
投資高增長加劇結構調整壓力
趙向東表示,盡管化纖行業在2007年取得了不俗的成績,但是目前依然存在一些問題,主要體現在六個方面:一是化纖原料價格居高不下,個別原料價格可能不斷走高;二是行業固定資產投資反彈壓力仍然較大,需要引起重視;三是行業整體研發投入不足,化纖產品附加值較低;四是紡織服裝出口增速趨緩,進而影響化纖下游產品需求;五是部分常規產品出現產能過剩,結構性矛盾比較突出;六是部分化纖產品出口增長過快,可能引發貿易摩擦迅速加劇。
中國化纖工業協會副秘書長鄭俊林指出,進入2008年,在世界經濟增長速度放緩的預期面前,化纖紡織業可能遭遇三個方面的挑戰:一是國內通脹引發的原材料價格、勞動力成本上漲,已經嚴重影響化纖出口企業的正常生產經營;二是行業投資高位增長將進一步加劇結構調整的壓力和風險;三是化纖工業結構調整的關鍵在于如何提高國內外消費市場的有效需求。
部分行業面臨產能過剩
趙向東認為,制約2008年化纖行業發展速度的因素主要有四個方面:
,中國經濟增長速度適度放緩,預計今年的經濟增長率可達10%左右。
第二,國家宏觀調控力度有所加強。2008年從緊的貨幣政策將對化纖行業的生產經營造成較大影響,主要體現在企業流動資金貸款難度增加,資金周轉可能面臨較大壓力。
第三,行業固定資產投資增速偏快,部分行業存在產能過剩壓力。2007年,我國化纖制造業累計完成投資271.44億元,同比增長26.9%。這些新增投資將會對今年的市場運行造成較大壓力,而且部分化纖產品產能過剩的壓力依然較大。
第四,行業研發投入嚴重不足,創新能力較弱。尤其在高新技術纖維、節能減排技術等領域,國內化纖企業的創新能力比較薄弱。
我國化纖工業優勢不變
業內人士普遍預期,2008年化纖行業或將遭遇寒冷期。趙向東分析認為,今年化纖行業運行和發展仍然會處于上升通道中,依然有一些積極因素能夠支撐化纖工業經濟的平穩運行。
首先,全球經濟陷入衰退的可能性不大,尤其是中國和印度等新興經濟體的發展前景依然向好,尤其是中國經濟保持穩定增長將為化纖工業的發展提供良好的市場增長空間。
其次,我國化纖工業的累積優勢將長期存在。誕生于20世紀90年代末期的中國化纖產業,在發展初期就采用了比較先進的技術設備和管理方法,有利于提高勞動生產率并降低生產成本。
第三,化纖行業的技術進步繼續較快,企業研發投入也將增加。事實上,越來越多的化纖企業已經認識到自主創新的重要性,不少企業的研發投入已經占到銷售收入的2%~3%,部分企業的研發投入比例甚至超過5%。
第四,國家影響經濟運行的宏觀調控手段日漸成熟,行業協會等中介組織的運作程序也更加規范,其引導行業可持續發展的能力實現了快速提升。
紡織網總編輯汪前進同樣認為,在原油價格不斷創出新高、化纖及下游產品價格少有變化甚至下跌的背景下,反映行業盈利情況的毛利率指標并未發生明顯變化。而且,2007年我國化纖行業實現利潤總額接近150億元,同比增長1倍多。這種現象表明,通過技術進步、提升產品附加值、規模經濟、PTA期貨合約上市以及行業自律等舉措,化纖行業在一定程度上能夠抵消油價上漲給行業帶來的不利影響。
趙向東表示,受到下游紡織品需求增長趨緩、業績不景氣以及原油價格上漲等因素的制約,今年我國化纖工業的總體運行預計呈現以下七大趨勢:生產增速減緩,但運行質量提高,經濟效益有望保持較好水平;市場運行基本平穩,受原材料漲價影響,部分產品價格走高;固定資產投資回落,但結構調整和產業升級步伐加快;行業研發投入加大,產業競爭力得到持續提高;市場競爭加劇,行業內并購重組進程明顯加快;產品進口繼續較快下降,出口保持快速增長;行業“走出去”步伐加快,有望在原料領域率先取得突破。
從日前召開的中國化學纖維工業協會四屆四次理事會上獲悉,由于技術進步和綜合競爭力不斷提升,我國化纖工業從2007年開始進入了新一輪的上升通道,預計今年仍將延續這種良好的發展勢頭。
中國化纖工業協會副理事長趙向東表示,盡管受制于化纖原料價格居高不下、化纖產品與原料進口關稅倒掛、人民幣升值加快、出口退稅率下調、貿易摩擦加劇等不利因素,但在較強需求拉動、機制帶動以及國產化技術推動等積極因素作用下,我國化纖工業仍然在去年首度實現了凈出口。業內人士也指出,今年化纖工業經濟運行和發展仍然會處于上升通道中。
化纖工業首度實現凈出口
2007年,我國化纖工業的經濟運行特征可以概括為市場運行基本平穩、生產繼續快速發展、經濟效益大幅增長、運行質量態勢良好。中國化纖工業協會的新統計數據顯示,2007年我國化纖行業完成化纖產量2389萬噸,同比增長18.04%。其中,增長快的是粘膠纖維,同比增長27.8%,產量達到154.29萬噸;滌綸同比增長18.84%,產量達到1917.67萬噸;錦綸增長14.93%,產量為95.12萬噸;腈綸產量增長較少,增幅僅為0.67%;而丙綸和維綸則出現負增長。
在生產較快增長的同時,化纖產品銷售情況良好,主要產品產銷率均達到95%以上,全行業平均產銷率為98.24%。值得欣喜的是,2007年我國化纖出口量首次超過進口量,全年實現凈出口43.31萬噸。除腈綸和錦綸長絲外,其余品種全部實現凈出口。
投資高增長加劇結構調整壓力
趙向東表示,盡管化纖行業在2007年取得了不俗的成績,但是目前依然存在一些問題,主要體現在六個方面:一是化纖原料價格居高不下,個別原料價格可能不斷走高;二是行業固定資產投資反彈壓力仍然較大,需要引起重視;三是行業整體研發投入不足,化纖產品附加值較低;四是紡織服裝出口增速趨緩,進而影響化纖下游產品需求;五是部分常規產品出現產能過剩,結構性矛盾比較突出;六是部分化纖產品出口增長過快,可能引發貿易摩擦迅速加劇。
中國化纖工業協會副秘書長鄭俊林指出,進入2008年,在世界經濟增長速度放緩的預期面前,化纖紡織業可能遭遇三個方面的挑戰:一是國內通脹引發的原材料價格、勞動力成本上漲,已經嚴重影響化纖出口企業的正常生產經營;二是行業投資高位增長將進一步加劇結構調整的壓力和風險;三是化纖工業結構調整的關鍵在于如何提高國內外消費市場的有效需求。
部分行業面臨產能過剩
趙向東認為,制約2008年化纖行業發展速度的因素主要有四個方面:
,中國經濟增長速度適度放緩,預計今年的經濟增長率可達10%左右。
第二,國家宏觀調控力度有所加強。2008年從緊的貨幣政策將對化纖行業的生產經營造成較大影響,主要體現在企業流動資金貸款難度增加,資金周轉可能面臨較大壓力。
第三,行業固定資產投資增速偏快,部分行業存在產能過剩壓力。2007年,我國化纖制造業累計完成投資271.44億元,同比增長26.9%。這些新增投資將會對今年的市場運行造成較大壓力,而且部分化纖產品產能過剩的壓力依然較大。
第四,行業研發投入嚴重不足,創新能力較弱。尤其在高新技術纖維、節能減排技術等領域,國內化纖企業的創新能力比較薄弱。
我國化纖工業優勢不變
業內人士普遍預期,2008年化纖行業或將遭遇寒冷期。趙向東分析認為,今年化纖行業運行和發展仍然會處于上升通道中,依然有一些積極因素能夠支撐化纖工業經濟的平穩運行。
首先,全球經濟陷入衰退的可能性不大,尤其是中國和印度等新興經濟體的發展前景依然向好,尤其是中國經濟保持穩定增長將為化纖工業的發展提供良好的市場增長空間。
其次,我國化纖工業的累積優勢將長期存在。誕生于20世紀90年代末期的中國化纖產業,在發展初期就采用了比較先進的技術設備和管理方法,有利于提高勞動生產率并降低生產成本。
第三,化纖行業的技術進步繼續較快,企業研發投入也將增加。事實上,越來越多的化纖企業已經認識到自主創新的重要性,不少企業的研發投入已經占到銷售收入的2%~3%,部分企業的研發投入比例甚至超過5%。
第四,國家影響經濟運行的宏觀調控手段日漸成熟,行業協會等中介組織的運作程序也更加規范,其引導行業可持續發展的能力實現了快速提升。
紡織網總編輯汪前進同樣認為,在原油價格不斷創出新高、化纖及下游產品價格少有變化甚至下跌的背景下,反映行業盈利情況的毛利率指標并未發生明顯變化。而且,2007年我國化纖行業實現利潤總額接近150億元,同比增長1倍多。這種現象表明,通過技術進步、提升產品附加值、規模經濟、PTA期貨合約上市以及行業自律等舉措,化纖行業在一定程度上能夠抵消油價上漲給行業帶來的不利影響。
趙向東表示,受到下游紡織品需求增長趨緩、業績不景氣以及原油價格上漲等因素的制約,今年我國化纖工業的總體運行預計呈現以下七大趨勢:生產增速減緩,但運行質量提高,經濟效益有望保持較好水平;市場運行基本平穩,受原材料漲價影響,部分產品價格走高;固定資產投資回落,但結構調整和產業升級步伐加快;行業研發投入加大,產業競爭力得到持續提高;市場競爭加劇,行業內并購重組進程明顯加快;產品進口繼續較快下降,出口保持快速增長;行業“走出去”步伐加快,有望在原料領域率先取得突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