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高層建筑及地下空間的發展,地下空間深度、規模越來越大,對地下室混凝土結構強度、防水抗滲要求越來越高。實際施工中由于商品混凝土材料(混凝土收縮) 、設計、施工等多方面原因,并隨著時間推移,地下室可能出現結構裂縫,導致地下室局部出現滲漏水,給使用帶來極大的不便,也影響整個建筑基礎結構的耐久性。
局部裂縫出現雖不影響結構強度,但對地下外墻防水、抗滲漏,帶來很大的難度,在地下室外墻防水施工完成,試水回填土后,隨著時間推移往往在地下室墻板裂縫處還會出現滲漏的情況。此時對外墻已無法修補,只有在外墻內做防水處理。常規處理方法主要采用: (1)裂縫處開槽,采用“堵漏王”、“水不漏”、堵漏砂漿等剛性材料修補; (2)環氧樹脂灌漿等方法。上述材料均為剛性材料,隨著時間的推移墻板裂縫寬度等可能會變化,剛性材料修補存在一定的弊端,施工工期相對偏長,成功率不高。“聚氨酯堵漏劑”高壓灌注堵漏施工技術能夠解決上述問題。
1 施工工藝原理及特點
聚氨酯灌漿施工利用機械高壓動力,將化學灌漿材料注入混凝土裂縫(縫寬0. 02mm以上的發絲裂縫)中。聚氨酯灌漿材料進入裂縫的深度與裂縫寬度相關:裂縫越寬,漿液流速越大,進入裂縫就越深,灌漿效果越好。水溶性聚氨酯初始膨脹率能夠達到100%以上。當漿液遇到混凝土裂縫中的水就會迅速分散、乳化、膨脹、固結,形成膠凝體以后,次膨脹消失,但具有很好的彈性,成為穩定的類似止水橡皮的彈性體。
這樣固結的彈性體填充混凝土所有裂縫,將水流完全地堵塞在混凝土結構體之外,以達到止水堵漏的目的。
水溶性聚氨酯堵漏劑堵漏施工的特點:化學灌漿材料是一種低黏度,單組分合成高分子聚氨酯材料,水溶性聚氨酯與水作用后,產生交聯反應、發泡生成多元網狀封閉彈性體的特征,迅速膨脹堵塞裂縫,達到止水的目的;亦可與低量催化劑配合使用,依實際施工需要來調整發泡速度,以期達到止漏的功用。當它被高壓( 40MPa / cm2 左右)注入到混凝土裂縫結構延展直至將所有縫隙填滿(包括肉眼難以覺察的0. 02 mm微縫) ,遇水后伴隨交聯反應,釋放大量CO2 氣體,產生二次滲壓,高壓推力與二次滲壓再次將彈性體壓入并充滿所有縫隙,達到止漏目的。施工方便速度快,堵漏成功率高。
聚氨酯灌漿液具有以下特點:
(1)低黏度,不易燃。不因灌注設備管內黏度不斷提高而造成堵塞,且容易施工、操作性佳;
(2)很好的粘接性和拉伸強度;
(3)水溶性聚氨酯灌漿材料親水性好、包水量大、彈性大,適用于潮濕裂縫灌漿堵漏;
(4)產品不會收縮,不致于使得發泡體未完全填滿縫隙,造成二次漏水;
(5)經得住熱變化、干/濕循環、凍融循環和沒有降解的裂縫移動;
(6)不會被水和絕大多數化合物溶解或稀釋,耐化學物性能好;
(7)單組分,施工簡便快速,可用手動泵或電動泵注漿;
(8)漿液與水反應,形成不透水的固結層,可用于封堵強烈的涌水;
(9)漿液生成固體物質的同時,釋放CO2 氣體,借助氣體的壓力,漿液可進一步壓進疏松的空隙中,使多孔性結構或地層裂縫能完全被漿液充填密實;
(10)安定性佳,在開封后,可以在施工的時間內不會變壞;
(11)無毒、無味,不污染環境,可用于飲用水環境。
2 注漿施工工藝流程
本技術適用于在混凝土結構裂縫、結構孔洞(螺桿洞、蜂窩等)堵漏,施工縫、后澆帶等滲漏水堵漏施工。注漿施工工藝流程如下:
(1)尋找裂縫或漏點:對于潮濕基層,先清掃積水;對于干燥基層,清理表面灰塵。仔細尋找裂縫,用色筆或粉筆沿裂縫做好記號。
(2)對裂縫(漏點)進行分析,以確定裂縫(漏點)深度發展規律。
(3)如表面不易干燥,可以用噴燈烘干,裂縫處因有含水,立即可發現,提高工作效率。





更多>同類資訊
推薦圖文
推薦資訊
點擊排行
(C)2025 版權所有:催化劑_聚氨酯催化劑_專業催化劑交易平臺??蜀ICP備18039239號-3
Processed in 0.171 second(s), 15 queries, Memory 0.78 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