縱觀我國的太陽能發展史:2009年,我國實施“金太陽工程”大力支持國內促進光伏發電產業技術進步和規模化發展,培育戰略性新興產業;2011年,十二五綱要第十章培育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中提到,新能源產業重點發展新一代核能、太陽能熱利用和光伏光熱發電、風電技術裝備、智能電網、生物質能。隨著該政策的貫徹落實,截至2014年底,我國光伏發電累計并網裝機容量位居全球第二,年發電量約250億千瓦時。可見,我國的光伏行業正在年年增進,層層推動。
近期出臺的“十三五規劃”將光伏行業推至一個全新的高度:光伏發電被單獨列出并重點提及,這表明該行業已在國家戰略宏觀層面受到實質性重視。“規劃”中明確指出,到2020年底,實現太陽能熱發電總裝機容量達到10GW,太陽能熱利用集熱面積保有量達到8億平方米的目標。這意味著,光伏發電行業將在十三五期間獲得重要跨越性發展。
但在光伏行業取得飛速發展的同時,它還存在許多亟待解決的技術難點:比如,已建成電站監控系統缺失,運營情況無法掌握,尤其是運行一定年限后,電站開始進入故障高發期,設備的老化和故障如果無法及時獲悉,則會存在極大的系統安全隱患。除此之外,面對大量分布的太陽能光伏發電設備而言,細化到各臺設備部件的局部監測,完善局部把控也非常重要。
發現故障,如何做到先知先覺,迅速應對?針對分布式電站,如何做到統一管理,面面俱到?這對系統部件的及時更新,對故障的及時響應并根據監測分析結果進行及時維護提出很高要求。此情況下,光伏系統需要通過軟硬件整合方案有機結合,并實現投資收益率大化。
舉例而言,威盛是全球高集成嵌入式平臺及系統解決方案領導廠商;而海隆軟件在計算機網絡系統設計和集成,計算機應用軟件系統開發等方面具有相當優勢。威盛與海隆,這一“硬”一“軟”的結合,將在光伏領域擦出怎樣的火花?
自 2015年起,威盛和上海海隆軟件有限公司展開合作,在光伏電站運維管理領域共同開發出業內領先的光伏電站運維管理系統AMOS。該系統以AMOS-3005為硬件基礎,實現光伏電站現場數據無間斷通信;同時,基于RS-485實現并網電表、逆變器、匯流箱的數據通信,并通過I/O合并可直接獲取并網開關的開關量。除此之外,AMOS-3005內置小型數據庫,可實現數據在電站端長期保存。再基于網絡實現數據有線或無線(和內置4G移動通信模塊)方式與云端系統進行通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