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近幾年網購的興起,生鮮電商的火熱,全程冷鏈開始進入大眾視野。人們越來越關心網購的冰淇淋到手中會不會化?澳洲的龍蝦、美國的車厘子運輸到中國會不會已經變質?大中國各地的美食之鄉,土雞蛋、鹵菜能不能走向世界?
基于此,冷鏈作為中國制冷的短板和發展重點,開始在各個進出口貿易港口和大山鄉村陸續展開,也帶動了冷庫的發展。而國內冷庫經過幾十年的發展,開始呈現轉型的局勢。未來近段時間內,冷庫的趨勢為氣調庫需求直線上升,冷庫租賃持續火爆,全程冷鏈在資本界的地位逐漸提高,關于冷庫冷鏈的一系列服務與完善,依舊是制冷發展的主題曲。
2016年春節期間,洋年貨與土特產在各地盛行,充分說明了通過冷庫冷鏈讓世界的優秀產品與各地人們生活緊密結合的可能。一面,國內自貿區試點擴大,APEC后亞太自貿區取得更大突破,上新的機遇不斷被發掘;另一面,農村市場需求激活,以及農產品進城、出口,進一步刺激冷著鏈物流的發展。
但對于起步較晚的中國冷庫冷鏈來說,發展依舊是漫長的過程。首先,就是冷庫冷鏈標準化的問題。目前國內法律法規以及行業標準還不完善,隨著國人對冷鏈標準認知加強,國內法規和監管措施將進一步完善。由此,行業的優勝劣汰會越來越激烈,新的競爭者也將不斷涌現。
除了傳統冷庫建造企業切入、物流企業切入、電商企業切入外,不少制冷設備企業已經高調進入冷鏈物流行業。圍繞傳統冷鏈中心業務(如冷庫建造、冷庫租賃、運輸配送等)展開的周邊,如冷庫管理、冷鏈監控追蹤等全產業鏈構建正在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