習近平主席前不久在考察上汽集團時指出,發展新能源汽車是我國從汽車大國邁向汽車強國的必由之路。來自車市的信息也顯示,消費者對新能源車的關注度日漸高漲。可見,國內新能源汽車產業化的契機已出現。在此大環境下,自主車企各股力量開始暗自發力,包括比亞迪、上汽、奇瑞等在內的各大品牌都在爭相推新能源車,欲搶在對手之前贏得市場先機。
但是,發展新能源車不能片面求快,應該放眼全產業鏈、全市場布局,擁有穩定的基礎才能更快速前進。正如習主席在考察時所強調的,“我國是一個制造業大國,但還不是一個完全的制造業強國,我們一定要有掌握在自己手里的核心技術“。
一些自主品牌領軍車企已經意識到了這一點,如比亞迪在發展新能源車時一直堅持“全市場“戰略:在公交領域推廣純電動車,在個人用車領域推廣雙擎雙模車,立足國內的同時還不斷拓展海外市場,針對國內外不同市場推出出租車全球解決方案,開發適合各地版本的電動出租車e3、e5、e6等。而且,在全產業鏈布局上比亞迪做得也非常出色:橫跨汽車、IT、新能源三大產業;掌握電池、電機、電控核心科技鏈;同時掌握著燃油車、新能源車的整車開發制造能力;在汽車電子、充電設備、儲能設備方面都具備研發能力。
全市場、全產業鏈布局不是一朝一夕可以急于求成的事,諸多失敗的例子已經證明,急于冒進只會事倍功半。現在提起自主品牌新能源車,超過半數的人首先想到的就是比亞迪,但很多人可能還不知道,早在2010年,比亞迪就針對公共交通市場提出了公交電動化解決方案,K9電動大巴早已在深圳、長沙、西安等城市大規模運營。
在公共用車市場征戰多年后,去年底秦上市,至今在私家車市場累計銷量已近4000輛,未交付訂單近8000輛。比亞迪的發展經驗告訴我們,十足的底氣來源于成熟的技術和經歷過考驗的品質,只有這樣的新能源車型才會是中國汽車工業實現彎道超車的利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