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UWORLD(2006/3/7)——作為軟性聚氨酯泡沫塑料(俗稱“海綿”)的生產商,昆山“賽露達”通過加工自己產生的和外購的海綿邊角廢料,“賽露達”在一年多時間里,從這些廢料中淘金,賺了500萬元。
“賽露達”的董總告訴記者,企業每年大約可以產生350噸海綿邊角廢料,以前,這些海綿邊角廢料只能堆放在公司內,或是把海綿邊角廢料賣給其他廠家。外賣每公斤大約1.5元,當時,公司管理層通過成本計算都認為外賣非常不合算,但又不知道如何更有效利用海綿邊角廢料。通過對市場調查研究和尋找處理海綿邊角廢料的技術,“賽露達”在公司成立的第二年就決定投資10多萬美元,從德國等國家引進先進的發泡工藝和購進加工設備,將海綿邊角廢料粉碎后壓制成泡沫塑料塊板,再加工成汽車坐墊返銷國外。產品受到了客戶的歡迎,公司獲得了可觀的收益。
隨著海綿邊角廢料深加工產能的提高,“賽露達”自己產生的海綿邊角廢料已不能滿足深加工的需要。為此,“賽露達”每年還從其他廠家購進150噸的海綿邊角廢料進行深加工。扣除加工成本和購買成本后,“賽露達”一年僅通過加工海綿廢料就可多賺500萬元。截至目前,“賽露達”吃進海綿邊角廢料8000多噸,增加效益1億多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