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1993年太陽能熱水器產業起步,經過20余年的發展,太陽能熱水器雖取得長足進步,但也存在一些問題。太陽能熱水器市場一方面面臨由于技術升級滯后、產品更新緩慢造成的產品同質化現象;另一方面,用戶多年來普遍反映的太陽能熱水器受天氣條件制約嚴重,無法滿足全年24小時熱水洗浴的需求遲遲未能解決。這一瓶頸的突破還需要行業注入新思路與新技術。
近年來,太陽能與熱泵、燃氣、電、生物質能等能源互補使用在逐步推廣,“能源集成”成為當下太陽能熱利用行業發展一大關鍵詞。中國綠色建筑與節能委員會委員栗德祥也曾表示,多能源利用是發展太陽能熱水器行業的方向,多種能源可以互補、不受陽光限制,滿足消費者24小時用能需求。
報告也指出,太陽能熱水器行業自2008年家電下鄉以來,提前透支了東部地區農村市場的消費能力,但中西部地區農村依舊有較大空白市場,統計中國城鎮熱水器保有量在89.1%,但農村僅為20%,因此未來數年,隨著新農村建設及城鎮化提速,市場依舊有較大的增量空間。報告預測農村保有量從20%提升至2015年50%,行業可保持15%—20%左右的年復合增長率。其中,行業工程市場在未來擁有較大潛力,目前太陽能熱水工程普遍用于工農業熱力系統,與建設結合的企、事業單位公共節能改造等領域,工程(熱水、采暖)利用正步入高速增長期,2012年工程市場同比增長52%,并呈現出中高溫升級、智能化、集成系統化特征,有進一步加快增長的趨勢。結合農村及工程市場前景分析,中國市場情報中心預測至2020年整個太陽能熱利用行業銷售額將達到3000億市場規模。
太陽能熱水器作為我國太陽能產業成熟的產品,以2012年保有量2億平米計算,每年可節約3000萬噸標準煤,減少二氧化碳排放7470萬噸,具有良好的社會效益及經濟效益。在此基礎上,中國市場情報中心認為工信部2014年5月發布的《關于促進太陽能熱水器行業健康發展的指導意見》以及密集出臺的各個省、市、地區強制安排太陽能政策(已有22個省市出臺相關政策)實現綠色建筑標準及建筑節能要求可視為政策面的拐點,政策扶持的密集出臺將為太陽能熱水器行業進一步發展及升級提供長期利好,中國太陽能熱利用市場前景廣闊。
現在市場上,所有人員都完全認定,太陽能是一種再生能源,在發展的過程當中能夠完全順應中國能源政策和環保政策,并且在現在,越來越受到人們歡迎?,F在隨著社會上人口逐漸增加,能源也逐漸缺少了,所以在很大程度上加速了平板太陽能熱水器的發展,未來發展前景一片大好,發展方向和趨勢更加受到人們關注。
在我們國家太陽能發展歷史悠久,而在市場上,利用太陽能發展起來的平板太陽能熱水器發展速度相當快速,記者在調查時候得知,每年按照20%-30%的速度增加,我們國家現在已經成為生產太陽能在大的國家。技術不斷完善,并且逐漸加速拓展。
如果按照太陽能每年20%-30%增長量的話,相信在2015年的時候,在我們國家,住宅用太陽能熱水器的總數量,就會達到2.32億平方米,這是一個相當好的前景,并且不單單是在城市,在農村也會得到很好發展。
為推廣太陽能,近年來全國多地推出強制安裝太陽能熱水器政策,即太陽能強裝令。據不完全統計,目前共有13個省22個地市出臺了太陽能強裝令。然而,強裝令在推動太陽能熱水器普及的同時也引發了大量問題。
皇明集團前不久透露,目前國內多達80%-90%的民用供熱太陽能熱水工程系統在房地產項目交付使用后一年左右的時間里出現問題,甚至很多都停止使用,不到兩三年就完全成為擺設。比如,廣州亞運城太陽能熱水系統當年共投資1.8億元,但在運行一年多時間后“熱水不熱、費用翻幾倍、大量業主棄用該系統”。
皇明集團董事長黃鳴認為,雖然一些地方出臺了太陽能強制安裝政策,但是強裝令的實施沒有匹配強制性安裝標準,導致太陽能熱水器工程短命。
對此,中國農村能源行業協會原太陽能熱利用專業委員會主任羅振濤表示,太陽能熱水器強制性安裝規定都是幾年前制定的,大方向是對的,但是規定和標準不是很細“由于標準缺失,導致產品標準體系與行業發展、推廣速度不匹配,致使建筑太陽能熱水器工程質量出了問題。”
據中國可再生能源學會副理事長孟憲淦透露,從技術層面講,我國太陽能熱利用技術處于領先地位,且太陽能熱水器相比電、燃熱水器更安全,綠色、節能。但由于太陽能熱水器強制性安裝的標準落實形同虛設,太陽能熱水器工程質量堪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