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年伊始,盡管偏負面的美國非農就業數據以及持續外逃的熱錢資本給國內商品期市增添了陰影,但多方借助于近日國內有關部委聯合發布調整新能源汽車補貼政策的題材刺激,迅速將利多效應由點及面擴散開來。
未來環保汽車消費凸顯政策扶持優勢令輪胎和清潔型甲醇汽油需求空間大幅提升,溢價因素提振10日滬膠和甲醇期貨疲態全消而煥發“龍馬精神”,聯袂領漲國內商品期市。
喜迎補貼政策調整
財政部、科技部、工業和信息化部、國家發展改革委在8日聯合發出《關于進一步做好新能源汽車推廣應用工作的通知》,對2014和2015年度新能源汽車補助標準進行調整,調整后的補助將較原計劃有所增加,以此推廣新能源汽車應用,促進節能減排。按2013年頒布的通知,純電動乘用車、插電式混合動力(含增程式)乘用車、純電動專用車、燃料電池汽車2014和2015年度的補助標準會在2013年標準基礎上下降10%和20%。而新通知將其降幅分別調整為5%和10%,并從2014年1月1日起開始執行。
此外,財政部并公布第二批新能源汽車推廣應用城市名單,包括沈陽、長春等12個城市或區域。而去年11月已有北京、天津、上海等28個城市或區域被確認為首批新能源汽車推廣應用城市。與此同時,現行新能源汽車補貼推廣政策于2015年12月31日到期后,中央財政將繼續實施補貼政策,以保持政策連續性,加大支持力度,給相關商品需求前景增添了想象空間。
新能源汽車增長空間大
目前國內新能源汽車仍處于起步階段,盡管產銷量增速較高,但量和占比依然處于弱小狀態。據中汽協公布的數據顯示,2013年中國新能源汽車產銷量分別為1.75萬輛和1.76萬輛,較2012年同期分別增長39.7%和37.9%。而同期國內汽車總產量為2211.68萬輛,總銷量為2198.41萬輛,分別同比增長14.78%和13.8%。雖然新能源汽車產銷增速遠遠快于一般汽車的產銷增速,但占比依然過低。以主要的純電動汽車產銷量占整體汽車市場的比例來看,2011年為0.033%,2012年為0.064%,2013年約為0.066%。
據了解,當前新能源汽車已經開始具備推廣的臨界條件,以目前廠商的產品儲備來看,新能源汽車的未來上市將呈現加速趨勢。且根據國家《節能與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規劃(2012—2020年)》制定的規劃目標來看,至2015年,純電動汽車和插電式混合動力汽車累計產銷量力爭達到50萬輛;到2020年,純電動汽車和插電式混合動力汽車生產能力達200萬輛、累計產銷量超過500萬輛。以目前國內年度不足2萬輛新能源汽車銷售數據來看,距離原定目標差距頗大。換言之,今明兩年中國新能源汽車行業將由低速摸索期快速邁入高速發展時代。
補貼擴大 提升滬膠甲醇需求空間
筆者認為,此次國家再度擴大新能源汽車補貼力度不單單是針對空氣污染環境治理的需要,同時也是從扶持產業發展角度出發,給滬膠和甲醇等相關受益商品創造了溢價效應。因為新能源汽車無論在燃料動力使用選擇上還是從輪胎選配上都比一般車輛要求嚴格,且更具環保節能功效。可以預見,低能耗滾動阻力的輪胎以及無污染的甲醇汽油會首先配置到新能源汽車領域之中,而國家和企業在政策扶持以及生產使用中都將優先推廣,這不助于促進產業鏈轉型,而且也會提升滬膠和甲醇在新興需求領域的增長預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