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召開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明確提出推進經濟結構調整,堅定化解過剩產能的要求。作為污染較重的化工行業,淘汰落后產能和提高新建產能的門檻是后續政策主攻方向,值得注意的是,環保壓力導致的產能壓縮,使得部分化工子行業供需結構好轉,今年草甘膦、染料等成為明星品種,均是因循這條邏輯。確定性的整合將提升行業景氣度,據了解,合成革已有明確的產能調整政策導向,或在明年率先突圍。
今年初溫州市政府發布合成革行業整治提升方案,要求至2014年6月底,溫州市主要合成革企業生產線將削減30%,至2015年底減少50%。由于溫州合成革產能全國占比接近50%,隨著整合期限的來臨,明年合成革景氣度提升是大概率事件。
目前低端人造革產品在生產過程中需要加入增塑劑DOP 和含鉛、鎘等重金屬元素的穩定劑,這些物質難于降解,容易對環境造成污染,發達國家已禁止使用;而在我國由于其價格優勢,仍然存在一定的市場空間。隨著環保理念的提升,我國也開始逐步淘汰低端的合成革產能,以PU 合成革所代替。此次溫州市整頓合成革產業,要求區域環境空氣中DMF 濃度控制在0.2 mg/m3 以內,合成革企業周邊環境空氣無惡臭。可以預計,此次整頓將大幅縮減低端產能,并改變行業供需格局。
國內PU合成革行業產能規模大、產業鏈配套完整的企業比如禾欣股份,其產品覆蓋PU合成革整個生產鏈,包括PU合成革、超細纖維PU合成革、合成革基布、PU樹脂漿料、色料、色粉等,具備年產PU合成革2350萬米的生產能力。公司為國內一家擁有企業技術中心的PU合成革制造企業,產品以高端產品為主,占據了我國高檔PU合成革市場13%左右的市場份額。而且,隨著環保政策的漸趨嚴厲,PU革的供給端也會趨于萎縮,因此,公司所處的產業前景相對樂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