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召開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明確提出推進經濟結構調整,堅定化解過剩產能的要求。作為污染較重的化工行業,淘汰落后產能和提高新建產能的門檻是后續政策主攻方向,值得注意的是,環保壓力導致的產能壓縮,使得部分化工子行業供需結構好轉,今年草甘膦、染料等成為明星品種,均是因循這條邏輯。確定性的整合將提升行業景氣度,據了解,合成革和鈦白粉都已有明確的產能調整政策導向,或在明年率先突圍。
今年初溫州市政府發布合成革行業整治提升方案,要求至2014年6月底,溫州市主要合成革企業生產線將削減30%,至2015年底減少50%。由于溫州合成革產能全國占比接近50%,隨著整合期限的來臨,明年合成革景氣度提升是大概率事件。
目前低端人造革產品在生產過程中需要加入增塑劑DOP 和含鉛、鎘等重金屬元素的穩定劑,這些物質難于降解,容易對環境造成污染,發達國家已禁止使用;而在我國由于其價格優勢,仍然存在一定的市場空間。隨著環保理念的提升,我國也開始逐步淘汰低端的合成革產能,以PU 合成革所代替。此次溫州市整頓合成革產業,要求區域環境空氣中DMF 濃度控制在0.2 mg/m3 以內,合成革企業周邊環境空氣無惡臭。可以預計,此次整頓將大幅縮減低端產能,并改變行業供需格局。
鈦白粉行業作為另一個產能過剩、污染物較重的化工材料,也在政府大力整合的規劃中。在11月中旬召開的2013年全國鈦白粉行業年會上,環保部環境規劃院官員明確表示,鈦白粉污染防治政策已完成初稿,按照計劃將于明年出臺。此外,中國涂料工業協會鈦白粉行業分會秘書長也表示,鈦白粉準入條件,重在控制增量,優化存量,傳統硫酸法產能將受到嚴格約束,先進工藝的氯化法有望加速普及,明年將迎來整合大年。
根據鈦白粉污染防治初稿,將在清潔生產、大氣污染防治、水污染防治、固體廢物處置及綜合利用等方面提出要求。單線年產能要求達到3萬噸以上,并以二氧化鈦含量不小于90%的富鈦料為原料。目前國內鈦白粉年產能過10萬噸的企業僅約10余家,而低于5萬噸的企業合計產能接近50萬噸,如果該部分產能被淘汰,將減少行業總產能20%左右,供需結構將得到改善。
同時,在《鈦白粉行業準入條件》修訂版中,重點強調了在既沒有可開發的鈦礦資源,又沒有硫酸資源配置的區域,應該進行一定程度限制新建、搬遷進入硫酸法鈦白粉生產工藝系統的項目。修訂版明確規定應當采用目前國內、的先進工藝,避免和抑止平面化產能擴張的弊端。
總體來看,在國家堅定推行落后產能淘汰的背景下,對于已有明確政策壓縮、下游需求相對穩健的化工細分產品,其行業盈利水平有望回歸正常。按照目前的新政策動態來看,合成革和鈦白粉有望率先突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