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隨著空氣質量日益惡化,以及車內環境屢屢爆出問題,汽車領域對環保話題的關注以及投入都將進一步深化——比如車身使用更多的輕量化材料以降低重量,達到減少排放的目的。
寶馬將會在今年正式向中國市場引入i3純電動汽車,這款汽車的大特點是,外殼材料為塑料、底盤材料為鋁合金,與傳統同類車型相比,質量減少250至350公斤。而作為汽車的發明者,奔馳在車身輕量化領域也早有嘗試。2012年11月的廣州車展上,奔馳發布了一款名為F125的氫動力概念跑車,該車主要由碳纖維、鋁合金以及塑料聯合打造而成,在保證車身剛性的同時將車身輕量化做到了極致。另外,凱迪拉克在發動機罩上已經使用了纖維增強塑料,福特則正在研究如何降低生產碳纖維部件的成本。
幾個本土品牌也涉獵了這一前沿技術的研究,早在2011年11月,奇瑞汽車就聯合全球大的聚合物生產公司之一——德國拜耳材料科技(中國)有限公司,聯手創建了“奇瑞-拜耳汽車輕量化聯合實驗室”。長城汽車同樣與拜耳公司展開了合作。在2012年北京車展上,長城展出的哈弗E概念車的7個車窗組件,均采用拜耳模克隆聚碳酸酯制成,并配有大尺寸全景天窗。這是本土汽車制造商首次大范圍應用聚碳酸酯車窗。
當然,碳纖維等輕量化材料由于成本過高,目前仍舊沒有在太多量產車上普及,不過這個趨勢是可以預見的。而除了車身輕量化外,去年隨著車內空氣質量備受關注,今年車企以及內飾材料供應商將會在降低車內材料污染等方面做出更多實質性的改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