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不采取行動,歐洲皮革工業倒數的日子“指日可待”——這是歐盟制革委員會希望發出的警告信息,因為原材料價格的上漲正逼迫歐洲制革廠正面對缺乏可持續性發展的商業前景。
“每天我們都收到更多關于供應商國家限制原皮和藍濕皮出口的信息,”制革委員陳述道,“越來越多的國家采取貿易保護主義措施,減少在公開市場的供給,競爭者彼此都在所謂的‘保護墻’里面經營,增加對這些剩余資源的搶奪。”
位于布魯塞爾的歐洲皮革工業的代表團體在近的會議上討論了這個為令人頭疼的問題,該會議上周于意大利博洛尼亞舉行。
“阿根廷、巴西、安第斯國家、印度、巴基斯坦、孟加拉國、埃塞俄比亞、印度尼西亞、俄羅斯、烏克蘭、摩洛哥、尼日利亞以及土耳其現在都不允許歐洲制革廠在他們的國內自由采購原材料,他們卻在不斷入侵無壁壘的歐洲自由市場。如果沒有相應的措施,歐洲皮革工業的末日指日可待了。
“歐洲需要下定決心做出選擇,到底是擁有世界的皮革工業,在國內創造財富和就業;還是對于不公平的貿易壁壘以及粗暴商業做法妥協?”
此次會議的議題還包括皮革工業的環境足跡和歐洲建立官方產品類別規則的嘗試;歐盟的皮革標簽、安全和原產地制造以及歐盟關于六價鉻的限制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