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獲悉,合成革行業污染物排放標準將要升級,新標準預計于年內出臺。
分析人士認為,新標準將參照溫州合成革行業整合的經驗,一些指標的要求會更為嚴格。當前合成革行業產能過剩、景氣低迷,預計環保約束將限制行業整體開工率,相關龍頭企業的盈利狀況有望出現好轉。
地方環保整治先行
合成革行業屬于高污染行業,為了更好地建設“美麗中國”,行業的污染物排放標準亟待升級。地方對于合成革行業的污染整治,會先于全國標準的出臺,如浙江有些地方的環保行動已經開始實施。
早在今年1月23日,溫州市人民政府辦公室發布了《溫州市合成革行業整治提升方案》。文件提出,2014年6月底前,列入整治提升的合成革企業完成整治并通過驗收;列入關停限產的企業或生產線,全部關停限產到位;龍灣區(含高新園區)、溫州經濟技術開發區合成革企業生產線削減30%以上。
文件還提出,2015年12月底前,龍灣區(含高新園區)、溫州經濟技術開發區合成革企業生產線削減50%以上;區域環境空氣中二甲基甲酰胺(以下簡稱DMF)濃度控制在0.2mg/m3以內,合成革企業周邊環境空氣無惡臭;合成革業通過整體驗收。
業內人士介紹,溫州的環保行動之所以走在了前面,主要是因為當地的合成革產能較為集中,群眾的呼聲較為強烈,企業也希望通過環保整治降低開工率、提升環保成本、提升行業景氣。公開資料顯示,5月10日,溫州全市150余名環保執法人員混合編隊,對8個縣(市、區)101家合成革企業進行全方位“體檢式”檢查,涉嫌環境違法企業將被立案調查。
數據顯示,溫州市115家合成革企業中除14家備案停產外,均接受檢查,執法人員在59家生產企業中采集送檢樣本97份,發現42家企業停產。當地環保部門表示,對停產企業將進行重點督查,并將根據后檢驗結果,對涉嫌環境違法企業依法從嚴處置。
除了溫州,今年4月份,嘉興市各地按照“關停淘汰一批、整合入園一批、規范提升一批”的總體要求,全面開展印染、造紙、制革、化工四大行業整治提升工作,力爭到2014年底,基本淘汰不符合國家產業政策和節能減排要求的落后產品、技術和工藝設備。
供給受限提升行業景氣
分析人士稱,很多化工行業的子行業存在產能過剩的情況,通過實施較為嚴格的環保措施可以快速去產能,并改善行業盈利狀況。在草甘膦、印染等行業,這一邏輯已經得到印證,合成革行業也有望再一次印證這一邏輯。
資料顯示,人造革、合成革產品是天然皮革的替代材料,由革基布(織造布、無紡布)和涂覆樹脂兩部分構成,根據材料和工藝分為:PVC人造革、PU合成革和超細纖維PU合成革。PVC人造革作為初代人工皮革,生產過程中加入增塑劑DOP和含鉛、鎘等重金屬元素的穩定劑,且難于降解,容易對環境造成污染,發達國家已禁止使用,在我國也處于被PU合成革逐步取代的階段。
- 上一頁
- 1
- 2
- 下一頁